水溝神先知日記

水溝神先知日記

記錄我從金門出發的學習歷程與創業反思,探索 AI、自動化等數位工具的應用。透過這個部落格,連結地方經驗與數位實踐,尋找同好共學。

一位男子站在畫面中央,周圍圍繞著擁有螢幕頭部的機器人,每個螢幕都顯示男子的臉。機器人穿著廚師、消防員、太空人、調酒師、上班族、藝術家等職業服裝,畫面富有未來感與戲劇性燈光。
MIRROR

AI 協作打造幕僚團隊:GMB 小幫手開發紀錄(非技術版)

Project MIRROR(AI取的名字xD) 是幫夢酒館開發的一個內部小工具,目標是透過 AI 學習我的文字,最終生成一個鏡像的我自己,目前第一個應用是要協助我每週草擬 Google My Business 的評論回覆,並透過我的審閱修改,慢慢學習我的用詞和語氣。這篇不是技術教學,而是記錄我怎麼把腦中的想法慢慢變成一個幕僚系統。 為什麼想做這件事? 幾個月前,夢酒館還有一個 PM。我都說她是「Powei Manager」,她每天上班後會把我該做的事情整理成一段訊息,傳在 Line 上。我每天只要把那段訊息貼到 Google Doc 裡,不離開畫面,按照順序一個一個處理。要查的資料、要回覆的內容,通通先用文字整理好,再請 PM 執行(有人幫忙執行真好 QQ)。那段時間,我每天都很高效率的完成工作,夢酒館也一直在往前走。 後來她轉職去其他公司當 PM(真的管理 Project 不是
7 min read
粉紅頭髮男子在都市街道上因找不到廁所而驚慌,背景有明顯的「TOILET」廁所招牌與藍色馬桶標誌,角色表情痛苦、手抱肚子,周圍有多位穿西裝的角色關注場面,呈現尋找公廁的緊急情境,動漫風格強烈,畫風可愛誇張。
AIGC

Vibe Coding 初體驗:AI 協作打造公廁尋找器

一直以來,我都只把 Python 這門程式語言用在一些「幕後作業」,例如做數據分析、統計運算,或是開發個人用的小工具。這些成果雖然帶來成就感,卻往往只呈現在指令列或圖表中,讓朋友看了也不知道該怎麼操作。 我曾試著使用 Flask 架設網站,但因為缺乏設計美感,總覺得畫面不好看,最後也只做好後端就放棄。 靈感來源:公開資料與實際需求 今天下午,我在瀏覽政府的開放資料時,發現了一份「全國公廁建檔」的清單,裡頭詳細列出了全台灣各地的公廁資訊。對於平常待在金門的我來說,在台北要找廁所並不是那麼方便(畢竟在金門到處都是熟人、店家),於是腦中閃過一個念頭:「如果能一鍵帶我去廁所,應該很實用吧 xD?」 正好最近很紅各種 Vibe Coding 於是我決定和「GPT 好夥伴」一起來場小實驗。經過幾回合的切磋,很快就製作出了一個「附近公廁尋找器」的網站雛形。 從想法到成品:讓網站「看得見、用得上」 這次的開發過程中,AI
5 min read
粉紅色頭髮、戴著圓框眼鏡的 Q 版創業者,在辦公室中舉起指揮棒,開心指揮多位外型為機器人助理的 AI 工作夥伴,每位機器人螢幕上都顯示他的臉部,象徵自動化與人工智慧應用。背景為充滿文件與書櫃的創意辦公室,空中漂浮著文件與靈感星光,呈現數位轉型與工作效率提升的主題氛圍。
AIGC

用 AI 寫作,寫出更流暢的自己:我的創作協作實驗

白天與好友聊起 AI 在日常生活的應用時,我驚覺:AI 寫作早已悄悄成為我創作與思考的主力工具,變成日常自言自語時的「第三個我」。沒想到有一天,我會靠著 AI 寫作重新定義自己的學習與創作方式,也逐漸建立起穩定產出內容的節奏。 寫作焦慮的解方:AI 寫作進入日常 創業後在「被採訪」的情況下,總能自在的侃侃而談,但靜下來後,想把思緒轉成文字卻總覺得詞不達意、難以下筆。AI 工具的出現,徹底改變了這一切。 現在,我的內容產出流程是這樣的: 1. 口述想法:用最自然的方式記錄腦中路過的想法,就像跟人對話一樣。 2. AI 協助整理:請 AI 幫我重組邏輯、分段、歸納重點。 3. 人工優化:依照語氣、觀點與寫作目的進行調整與補強。 這樣的協作流程,讓我從「不知怎麼開始寫」轉變為「隨時能啟動內容創作」。 AI
4 min read
粉紅色頭髮、戴著圓框眼鏡的 Q 版男子,身穿深色西裝與白襯衫,站在「夢酒館」門前,背景為金門風格的傳統酒吧,懸掛著溫暖燈籠。
下水道箴言

歸零重啟:金門返鄉創業後,我又回到學校了!

跟親愛的 GPT 一起發篇文。 沒想過自己會回到學校,身邊的同學幾乎都是酒館員工的年紀。重新歸零,進修管理科學,學習理性看待市場、理解商業模式,並建立數據思維,期望讓未來的每一個決策更有依據。 金門夢酒館的起點與盲點 過去幾年,我從本島返鄉金門,與溫蒂一起創立夢酒館,提供結合在地文化的精緻調酒體驗。那段時間我們獲得不少關注,成為金門旅客與在地人熟知的品牌,甚至被路透社報導,也鼓舞了其他創業者投入。當時,我們靠著在地社群經營、與島外連結、Google 商家好評與媒體曝光,搭上國旅熱潮的浪頭。 然而,隨著市場逐漸降溫,我開始意識到:我們雖然建起一個品牌,但不知道它是否撐得住,也無法預測它能不能繼續長大。那種感覺很複雜——你搭了一個熱鬧的舞台,但不知道它是否穩固,也無法掌握下一場演出的條件。 從台上回到台下 我選擇暫時離開營運現場,把營運交給團隊,自己回到台下重新學習。現在我是一名學生,從管理科學的基本功開始,學習數據分析、行銷科技、AI 工具與數位轉型,也積極參與不同的實習與專案,從基礎打底。 我希望透過這些培養,掌握商業管理、
3 min rea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