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溝神先知日記

水溝神先知日記

記錄我從金門出發的學習歷程與創業反思,探索 AI、自動化等數位工具的應用。透過這個部落格,連結地方經驗與數位實踐,尋找同好共學。

MIRROR

AI 協作打造幕僚團隊:RAG 夢酒館品牌大使

好久沒有發部落格了,從上次回金門之後,一直還沒有調整好在台北的生活節奏。 為什麼要做這個專案? 最近又到了補助案的產季,開始趕工各種提案。去年因為感覺自己沒有什麼特別新的想法,又不想只是為了寫而寫,最後只寫了幾個比較大的地方創生補助(可惜最後一個都沒拿到QQ)。 今年開始接觸 AI 後,發現 AI 其實很適合用來解決地方品牌在人力資源和知識管理上的挑戰,特別是在面臨人力成本上升、青壯年人口外流、知識工作者不足的情況下。於是開始思考很多實際的 AI 應用方案,期待透過 AI 協助地方品牌克服這些困境。 寫補助案最痛苦的部分,就是資料總是散落各處,每個補助案所需的方向又都不太一樣,導致趕完案子後,版本愈來愈多,資料越來越難找。剛好研究所課程出了一個作業,要做一個 Retrieval-Augmented Generation(RAG)聊天機器人。所以就趁這個機會,把四散的品牌資料整理成一個隨時能回答品牌相關問題的知識庫。 理想上最後會是一個可以有後台維護的系統,可以有方便的介面做日常操作,最終變成一個夢酒館的 AI 大腦,只要是內部 + 電腦可以做的工作,都可以交給他處理。 雖
6 min read
選擇的哲學:從「試試看」到「真正選擇」的 14 年人生復盤
下水道箴言

選擇的哲學:從「試試看」到「真正選擇」的 14 年人生復盤

為什麼大部分人以為在做選擇,其實只是在「試試看」? 準備一場國中生涯規劃演講時,我踏上了意外的自我復盤旅程。 十四年的摸索軌跡裡,藏著一個驚人發現:我一直以為自己在做選擇,實際上只是在「試試看」。這個盲點,讓我錯過了音樂夢想,也讓我在酒吧經營中找到真正的成長。 你是否也曾經歷這樣的困惑? 明明很努力規劃人生,卻總在關鍵時刻猶豫不決、患得患失?明明有很多機會,卻總覺得什麼都抓不住?問題可能不在於你不夠努力 —— 而在於你還沒學會什麼叫「真正的選擇」。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在做決定,但仔細檢視:你是在選擇,還是只是試試看? 這個問題的答案,決定了你能否突破現狀、獲得真正成長。今天,我想透過自己十四年的選擇歷程,跟你分享這個關鍵差別背後的深度洞察。 準備演講的過程,讓我重新梳理這些年的選擇軌跡。那場演講,變成了我對自己選擇歷程的完整復盤。我發現,原來我花了這麼長時間,才學會什麼叫「真正的選擇」。這個學習過程,充滿挫折、迷茫,但也有深刻頓悟 —— 最重要的是,我終於明白了選擇的本質。 「試試看」的陷阱:什麼都想要,什麼都得不到
11 min read
粉紅頭髮男子在都市街道上因找不到廁所而驚慌,背景有明顯的「TOILET」廁所招牌與藍色馬桶標誌,角色表情痛苦、手抱肚子,周圍有多位穿西裝的角色關注場面,呈現尋找公廁的緊急情境,動漫風格強烈,畫風可愛誇張。
AIGC

Vibe Coding 初體驗:AI 協作打造公廁尋找器

一直以來,我都只把 Python 這門程式語言用在一些「幕後作業」,例如做數據分析、統計運算,或是開發個人用的小工具。這些成果雖然帶來成就感,卻往往只呈現在指令列或圖表中,讓朋友看了也不知道該怎麼操作。 我曾試著使用 Flask 架設網站,但因為缺乏設計美感,總覺得畫面不好看,最後也只做好後端就放棄。 靈感來源:公開資料與實際需求 今天下午,我在瀏覽政府的開放資料時,發現了一份「全國公廁建檔」的清單,裡頭詳細列出了全台灣各地的公廁資訊。對於平常待在金門的我來說,在台北要找廁所並不是那麼方便(畢竟在金門到處都是熟人、店家),於是腦中閃過一個念頭:「如果能一鍵帶我去廁所,應該很實用吧 xD?」 正好最近很紅各種 Vibe Coding 於是我決定和「GPT 好夥伴」一起來場小實驗。經過幾回合的切磋,很快就製作出了一個「附近公廁尋找器」的網站雛形。 從想法到成品:讓網站「看得見、用得上」 這次的開發過程中,AI
5 min read
粉紅色頭髮、戴著圓框眼鏡的 Q 版創業者,在辦公室中舉起指揮棒,開心指揮多位外型為機器人助理的 AI 工作夥伴,每位機器人螢幕上都顯示他的臉部,象徵自動化與人工智慧應用。背景為充滿文件與書櫃的創意辦公室,空中漂浮著文件與靈感星光,呈現數位轉型與工作效率提升的主題氛圍。
AIGC

用 AI 寫作,寫出更流暢的自己:我的創作協作實驗

白天與好友聊起 AI 在日常生活的應用時,我驚覺:AI 寫作早已悄悄成為我創作與思考的主力工具,變成日常自言自語時的「第三個我」。沒想到有一天,我會靠著 AI 寫作重新定義自己的學習與創作方式,也逐漸建立起穩定產出內容的節奏。 寫作焦慮的解方:AI 寫作進入日常 創業後在「被採訪」的情況下,總能自在的侃侃而談,但靜下來後,想把思緒轉成文字卻總覺得詞不達意、難以下筆。AI 工具的出現,徹底改變了這一切。 現在,我的內容產出流程是這樣的: 1. 口述想法:用最自然的方式記錄腦中路過的想法,就像跟人對話一樣。 2. AI 協助整理:請 AI 幫我重組邏輯、分段、歸納重點。 3. 人工優化:依照語氣、觀點與寫作目的進行調整與補強。 這樣的協作流程,讓我從「不知怎麼開始寫」轉變為「隨時能啟動內容創作」。 AI
4 min read
粉紅色頭髮、戴著圓框眼鏡的 Q 版男子,身穿深色西裝與白襯衫,站在「夢酒館」門前,背景為金門風格的傳統酒吧,懸掛著溫暖燈籠。
下水道箴言

歸零重啟:金門返鄉創業後,我又回到學校了!

跟親愛的 GPT 一起發篇文。 沒想過自己會回到學校,身邊的同學幾乎都是酒館員工的年紀。重新歸零,進修管理科學,學習理性看待市場、理解商業模式,並建立數據思維,期望讓未來的每一個決策更有依據。 金門夢酒館的起點與盲點 過去幾年,我從本島返鄉金門,與合夥人溫蒂一起創立夢酒館,提供結合在地文化的精緻調酒體驗。那段時間我們獲得不少關注,成為金門旅客與在地人熟知的品牌,甚至被路透社報導,也鼓舞了其他創業者投入。當時,我們靠著在地社群經營、與島外連結、Google 商家好評與媒體曝光,搭上國旅熱潮的浪頭。 然而,隨著市場逐漸降溫,我開始意識到:我們雖然建起一個品牌,但不知道它是否撐得住,也無法預測它能不能繼續長大。那種感覺很複雜——你搭了一個熱鬧的舞台,但不知道它是否穩固,也無法掌握下一場演出的條件。 從台上回到台下 我選擇暫時離開營運現場,把營運交給團隊,自己回到台下重新學習。現在我是一名學生,從管理科學的基本功開始,學習數據分析、行銷科技、AI 工具與數位轉型,也積極參與不同的實習與專案,從基礎打底。 我希望透過這些培養,掌握商業管理、
3 min rea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