磚石之間

為什麼叫磚石之間?

金門.用破碎重建的人

「出磚入石」是金門傳統建築的獨特工法——在地震或戰亂後,人們用破碎的紅磚和白石,就地取材,重建家園。紅磚略出,白石內縮,高低錯落,卻意外創造了堅固耐用、冬暖夏涼的建築,民間稱為「金包銀」,寓意富貴吉祥。

這個網站記錄我在金門的創業實驗——用手邊現有的資源,不被環境限制,一磚一石地建造我的數位事業。就像出磚入石的工法,我相信在有限資源中,透過巧妙組合和持續迭代,也能創造出堅固而獨特的價值。

這裡的每一篇文章、每一個專案,都是我放下的一塊磚、一塊石。不完美,但真實;不華麗,但堅固。

歡迎你來到磚石之間,一起見證這個從破碎中重建的過程。

我的第一塊磚石:MOJO 酒吧

MOJO 是我在金門開的酒吧,也是我第一個「公開建造」的專案。我把酒吧營運的方法、流程、工具,都公開分享出來,讓其他有需要的人可以直接拿去用、改良、回饋建議。就像出磚入石一樣,MOJO 也是用有限的資源、在地的材料、不完美的方法,一點一點建造出來的。它不是最好的酒吧,但它是我用手邊材料能做出的最好版本。

磚石之間的哲學

  • 就地取材:用手邊現有的工具和資源
  • 不被限制:環境困難反而激發創意
  • 持續迭代:一磚一石,慢慢堆疊
  • 公開建造:讓每個人都能看見過程
  • 廢物利用:破碎的經驗也能重建價值

我想跟誰交流?

如果你是:在地方創業,想用數位工具優化流程的老闆;想嘗試 AI 與自動化,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的中小企業主;對地方創生有興趣,想了解金門實驗的夥伴。那我們可能有很多可以交流的地方。我不是專家,但我願意分享我踩過的坑和找到的解法。一起邊做邊學。

P.S. 在 MOJO 酒吧,我有另一個稱號——「水溝神先知」。因為喝醉的朋友會去跪拜水溝,而我是第一個去吐的人。這個戲稱提醒我:所有的學習都從「不會」開始,而我只是比別人早一步踩坑、早一點放下第一塊磚而已。

如果你也在地方摸索,或對這種實驗有共鳴,歡迎寫信給我。我們可以一起討論,一起學習。

寫信給柏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