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擇的哲學:從「試試看」到「真正選擇」的 14 年人生復盤

為什麼大部分人以為在做選擇,其實只是在「試試看」?
準備一場國中生涯規劃演講時,我踏上了意外的自我復盤旅程。
十四年的摸索軌跡裡,藏著一個驚人發現:我一直以為自己在做選擇,實際上只是在「試試看」。這個盲點,讓我錯過了音樂夢想,也讓我在酒吧經營中找到真正的成長。
你是否也曾經歷這樣的困惑?
明明很努力規劃人生,卻總在關鍵時刻猶豫不決、患得患失?明明有很多機會,卻總覺得什麼都抓不住?問題可能不在於你不夠努力 —— 而在於你還沒學會什麼叫「真正的選擇」。
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在做決定,但仔細檢視:你是在選擇,還是只是試試看?
這個問題的答案,決定了你能否突破現狀、獲得真正成長。今天,我想透過自己十四年的選擇歷程,跟你分享這個關鍵差別背後的深度洞察。
準備演講的過程,讓我重新梳理這些年的選擇軌跡。那場演講,變成了我對自己選擇歷程的完整復盤。我發現,原來我花了這麼長時間,才學會什麼叫「真正的選擇」。這個學習過程,充滿挫折、迷茫,但也有深刻頓悟 —— 最重要的是,我終於明白了選擇的本質。
「試試看」的陷阱:什麼都想要,什麼都得不到
音樂夢想的失落:一個典型的「試試看」案例
回顧我的音樂階段:做了一段時間,沒有累積什麼作品。
當製作公司找我上班時,我拒絕了 —— 擔心選錯,不懂得「捨得」。我放不下所有其他第二、第三喜歡的事,反而讓我失去了第一喜歡的音樂。
這就是「試試看」的典型特徵,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:
• 擔心選錯,不敢用盡全力投入
• 想要什麼都保留,結果什麼都得不到
• 沒有設定可驗證的明確目標和期限
• 遇到困難就輕易放棄,轉向其他選項
當時的我,總是告訴自己「保持彈性很重要」。但實際上,這種所謂的彈性,只是逃避真正承諾的藉口。我害怕一旦全力投入某個方向,就會錯過其他可能性。
但正是這種心態,讓我錯過了所有可能性 —— 包括那個我最初最喜歡的音樂。
這種「試試看」的心態,像是站在游泳池邊,一直擔心水太冷、太深,結果永遠學不會游泳。你以為自己在保護自己,實際上卻剝奪了自己體驗真正成長的機會。
「真正選擇」的力量:六年酒吧經營的深度體悟
什麼叫做走完一條完整的路?
相對的,我的酒吧經營走完了一個完整階段。
從完全不懂經營,到開始知道自己怎麼樣賺錢、虧錢,也體驗過成功與低潮。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,但我咬牙撐過來了。
真正選擇的特徵,在這六年中逐漸清晰浮現:
• 設定一個可以被驗證的具體目標
• 專注在上面,一直撐到看見結果
• 願意承受過程中的痛苦和挫折
• 不輕易被其他選項分散注意力
想像一下遊戲打牌位的過程:從銅牌升到銀牌需要連贏十場。
你最高紀錄只有連贏九場,你就還是銅牌,跟剛開始遊戲的人沒有兩樣。至少要努力到穿過第一個閾值,才能知道成果到底是不是自己喜歡的。
這就是「試試看」和「真正選擇」的本質差別。我花了十四年才學會這個道理,但一旦學會,整個人生軌道都開始改變。
真正的選擇,就像是決定跳進深水區學游泳 —— 你知道會嗆水、會痛苦,但你也知道,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學會。
走完一條路,你會得到什麼?兩個無價的收穫
收穫一:真正認識自己的適性與喜好
努力的過程一定是痛苦的,但只有看到結果的那一刻,你才知道這個痛苦值不值得。
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時刻,決定了你下一步的方向:
如果看到成果時你覺得:「哇,這種成就感太爽了!」那就可以再嘗試往更高處爬爬看。
如果看到成果時你覺得:「就這樣?我受了這麼多苦就為了這個?」那下一輪就知道可以換其他事情做看看。
我在夢酒館的六年,最後發現自己並不是喜歡調酒本身。經典調酒還是有趣好喝,但我並不會針對特別的風味去做太多專研。我喜歡的是經營過程、解決問題,還有跟客人分享好喝調酒、看到客人滿意表情的時候。
這個發現,只有在我真正走完這條路之後才明白。
如果我當初只是「試試看」調酒,永遠不會有這樣深刻的自我認識。這種認識,成為我後來選擇的重要基礎,讓我更清楚知道什麼樣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適合我。
收穫二:獲得外界的真正認可與專業地位
別人只看結果,不看過程。
這是一個現實,但也是一個機會。有成果,你是專家;沒成果,你只是愛好者。這種差別,會直接影響你未來的機會和選擇。
現在我開始跟 AI 接觸,學習 AI 的心態完全不同了。我不是在試試看,我是在真正選擇。我設定了一個明確目標:找到第一個 AI 相關的工作。在達成這個目標之前,我不會輕易放棄。
因為我知道,只有走完這條路,我才能真正判斷自己適不適合。
即使不適合,我也會更知道自己下一階段想要什麼。這種「完整的循環」經驗,讓每一次選擇都建立在更堅實的自我認識基礎上,而不是建立在想像或恐懼上。
選擇的最大困難:學會放棄的藝術
為什麼放棄比選擇更需要勇氣?
做選擇,難不是找出最喜歡的第一名,而是要放棄也同樣喜歡的第二、第三、第四選項。
這是一個心理上的巨大挑戰,因為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害怕失去。
我們總以為選擇是找到最完美的路,但其實選擇是學會放棄。音樂、酒商工作、各種機會,我都因為害怕放棄而什麼都想要,結果什麼都得不到。
真正的選擇需要勇氣 —— 不是選對的勇氣,而是放棄的勇氣。
這種勇氣來自於對「機會成本」概念的深刻理解:你選擇一樣東西,必然要放棄其他東西。這不是缺點,而是選擇的本質。
當我理解這個道理後,反而覺得輕鬆了許多。因為我不再需要尋找「完美」的選擇,而是學會接受「足夠好」的選擇,然後全力以赴。
雖然還沒辦法馬上改變多年的思考慣性,但這種心態轉變,讓我在面對選擇時比以前更加果決,也更能享受選擇後的專注過程。
重新定義選擇哲學:從避免錯誤到持續深入
以前我對選擇的理解是找到「最對的路」,所以總是猶豫、比較、害怕選錯。
音樂、酒商工作、各種機會,我都因為害怕一旦選擇就要一輩子承擔,而選擇逃避。
現在我明白:選擇是為了繼續深入感受,並且透過實際體驗,讓自己越來越靠近理想的生活樣貌。
選擇從來不是為了「做對」,而是為了「試錯」。勇敢選擇讓自己好好嘗試,並在過程中不斷調整,持續重複選擇的循環。
沒有標準答案,只有適合當下的決定。而且每一個選擇都會看見新的自己,讓下一次選擇有了不同可能。
這種動態的選擇觀,讓我不再被「選錯怎麼辦」的恐懼綁架,而是專注在「如何讓這個選擇發揮最大價值」上。
給正在做選擇的你:三個關鍵心法
心法一:重點不是「選對」,而是勇敢「選擇」
如果你也正在面臨選擇這件事,我想說,最重要的不是「選對」,而是勇敢的「選擇」。
這個觀念的轉變,會大大降低你的選擇焦慮。
我們不可能在選擇的時候就知道結果好不好,只能選擇一個看起來最好的,放棄其他感覺也不錯的,然後實際走過一遭。
關鍵在於:選擇後要全力以赴,不要一邊做一邊後悔,才能最快看到成果,並清楚是否要調整方向。
這種「選擇後全力以赴」的態度,會讓你在同樣選擇下獲得更好結果。因為專注的力量是巨大的,當你不再分心於其他可能性時,你會發現自己能夠深入到之前從未達到的層次。
心法二:建立完整的選擇循環
真正的選擇,需要你建立一個完整循環:
• 面對所有可能性,做充分評估
• 勇敢放棄其他選項,避免分散注意力
• 全力投入你選的那條路,設定明確目標
• 走得夠遠直到看見結果,不輕易放棄
• 誠實評估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這個結果
• 基於這次經驗,開始下一個更明智的循環
這個循環的關鍵在於「完整性」。
很多人在中途就放棄了,永遠看不到結果,也就永遠學不到這個選擇能教給他們的東西。只有完整走完一個循環,你才能真正成長。
心法三:選擇的勇氣就是專注的力量
選擇的勇氣,就是願意放棄其他可能性,專心把一件事好好做到底。
這種專注的力量,在現在這個充滿誘惑和干擾的時代,變得更加珍貴。
當你學會真正的選擇後,你會發現自己的執行力大幅提升,因為你不再被「還有其他選擇」的想法分散注意力。你會把所有能量集中在一個方向上,這種集中的力量,往往能創造出驚人結果。
這是我花了十四年才學會的事。
希望分享這個經驗,能讓你少走一些彎路,更早學會真正的選擇。
寫在最後:AI 世代的選擇思考
準備演講時,我突然想到一件有趣的事。
那些國中生,他們這一代不會被 AI 取代 —— 會被 AI 取代的是我這一代。
等到他們開始找工作的時候,AI 已經存在很久了,他們在學習的方向跟想找的工作,早就被 AI 洗牌一輪了,應該也很難找到這一波被 AI 篩選掉的工作。真好奇他們長大的世界到底會長成什麼樣子。
或許,學會「真正的選擇」這個能力,在 AI 時代會變得更加重要 —— 人工智慧可以幫我們分析數據、提供建議,但真正的選擇與承擔,仍然需要人性的溫度與勇氣。
在 AI 能夠處理越來越多技術性工作的未來,人類最重要的能力可能就是「做出有溫度的選擇」,並且有勇氣承擔選擇的後果。
這種能力,沒有任何機器能夠取代。